首頁 > 法律專欄 > 民事 > 從舉證到爭取和解/調解或進入訴訟,你需要知道的重點!-侵權行為下的損害賠償(下)

法律專欄COLUMN

從舉證到爭取和解/調解或進入訴訟,你需要知道的重點!-侵權行為下的損害賠償(下)

分享到
損害賠償該怎麼證明?賠到哪個範圍?-侵權行為下的損害賠償(上) 中,我們談到損害賠償怎麼證明、範圍、程序選擇,這邊一次帶大家了解時效、舉證與流程以及最重要的~如何提升求償成功率與金額


💡時效、舉證與流程:

時效:
一般侵權請求,原則上為「知悉損害及加害人起2年內」不行使即消滅;最長以行為起算「10年」為上限(特別法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)。


舉證重點:
  • 違法與過失證據(行車紀錄器、監視器、目擊證人、檢測/鑑定報告)
  • 因果關係(醫療鑑定、勞動能力減損鑑定、時間序)
  • 損害額(醫療/復健單據、薪資證明、看護需求、長期照護評估)

流程建議:

1. 保存證據、就醫留存完整病歷
2. 律師評估責任與金額、是否先行調解
3. 視情決定民事訴訟/刑事訴訟/附帶損害賠償
4. 必要時聲請鑑定(醫療、職災、工資損失、心理創傷等)
5. 爭取和解/調解或進入訴訟


 


💡如何提升求償成功率與金額?
 
  • 提前規劃證據地圖:把「事實—證據—法律要件」一一對應,避免證據散落
  • 量化長期損害:將看護需求、復工可能性、轉職薪資差、提早退休風險以報表化呈現,提高說服力
  • 善用專業鑑定與專家證人:醫療、心理、職能治療、工程安全等專業報告,是高額請求的關鍵
  • 與保險進行策略互動:清楚區分「保險理賠vs侵權賠償」,妥善處理損益相抵議題,避免被動低估
  • 注意和解條款:一次性和解要寫清楚範圍、支付期限、違約金、分期保全,避免日後爭議

 


🌟什麼時候需要律師?
 
  • 責任歸屬不清、雙方過失比例差距大
  • 涉及重大傷亡、長期照護、龐大未來損失評估
  • 涉及刑事訴訟並考慮提起附帶損害賠償
  • 需與多方(保險公司、雇主、醫療院所)協調,或跨領域鑑定


把「公平賠償」落實成結果

侵權賠償不是只看誰大聲、誰先告,而是以證據與法律要件為中心的專業攻防!
選對程序(民事訴訟/刑事訴訟/附帶損害賠償)、算對金額、備齊證據,才能把「應得的補償」轉化為真正落袋的結果

若您正面臨侵權糾紛,歡迎與我們聯繫討論,協助您在最關鍵的環節做出正確選擇!
#損害賠償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