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法律專欄
臺北市一名約80歲的母親,長年照護其重度臥床兒子達50年後,因心力交瘁、病痛交加,於2023年將兒子悶死。該案一審被判2年6個月有期徒刑,法官於判決書中建請總統考慮依「特赦」予以救濟。
李先生因朋友介紹加入「穩賺不賠」的投資群組,依指示將存摺寄給對方並匯出數十萬元後才發現是詐騙;警方追查發現,這起案件牽涉多人、透過網路假平台運作,最終被檢方依加重詐欺罪起訴。
離婚時,最常見的爭執之一,就是「錢到底該怎麼分」。有的人說:「那間房子是我買的,跟他沒關係!」另一方卻主張:「我們結婚後一起生活、共同打拼,怎麼能說一點都沒我的份?」
最近社會熱議「藝人逃兵被拘提」的新聞,不少人對畫面上被上銬帶走的場景感到震驚,也有人質疑:「之前性騷擾案的被告怎麼沒上銬?」,甚至懷疑警方或檢方有「選擇性執法」。
「房子登記在太太名下,但錢是我出的。」「為了節稅,我用朋友的名義買地,結果他不還我了。」這些看似日常的安排,其實都牽涉到法律問題─借名登記。
阿美一時情緒失控與人發生衝突,導致人掛彩受傷,被法院判處拘役40日;她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,若入監整個家庭生活將大受影響。這種輕罪要坐牢嗎?
Y先生的爸爸去世時,遺有一筆土地和一間房屋,繼承人有3人,分別是Y先生、Y先生的哥哥及媽媽。家人間考量到爸爸生前哥哥並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,且哥哥欠了銀行不少錢,無力償還,所以大家說好哥哥不要繼承...
家人離世後,最希望的是留下愛與回憶,而非紛爭。然而在現實中,遺產分割往往是繼承人間最容易產生爭議的環節。當協商不成時,許多人會選擇透過「遺產分割訴訟」解決糾紛。
近年來,檢調機關積極打擊「洗錢行為」,無論是地下匯兌、詐騙集團金流、甚至協助朋友收款、轉帳的情形,都可能被認定涉嫌違反《洗錢防制法》。 許多人因此驚覺:「我只是幫朋友收錢,怎麼會變成洗錢
其實,法律對 雇主 也有設計保障,避免因為裁員而落入「資遣違法」或「支付過高金額」的風險...
小林在一家電子公司服務十多年,一直兢兢業業。某天,公司突然通知因景氣不好必須裁員,小林便被列入資遣名單。雖然公司承諾會發給資遣費,但小林卻對這樣的處置感到錯愕,甚至懷疑公司是否符合合法資遣的要件?
近期一名詐欺案受刑人假釋後上網大肆炫耀犯罪所得與手法,社會譁然,檢方與矯正機關迅速介入並撤銷其假釋,該受刑人被令返監執行剩餘刑期...